从建院学子“跨”向博导,建院开启我人生新旅程的起点
发布者: 零点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2-01-11
浏览次数: 10


发布时间:2019-09-27 09:29:39 阅读量:307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刘柏嵩,来徐上学前生活在安徽安庆市的农村,1988年9月考入建院,进入采88-1班。毕业三十载,对刘柏嵩来说,好多记忆已经模糊,但那些沉淀下来的,却是那么清晰而美好。

 

“当年,我们学校的老师讲课的水准真挺高,特别是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和英语,每堂课都讲得生动透彻,令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对刚刚离开家乡,改变学习环境的我,帮助太大了;还有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对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来说,它很大,书也多,仿佛是一个阅之不尽的知识海洋,图书馆是我上学期间最爱去的地方了;而课后,休息日打篮球,班级间、宿舍间的篮球对抗赛,更是锁住了我和同学们那段最恣意张扬的青春模样。”

建院求学期间,刘柏嵩刻苦而自律,学业也一直出类拔萃。因为懂事的他很小就体味到了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艰苦。他很感恩,建院两年给他奠定的基础学科基石和专业知识上的训练,让他在毕业后得以顺利入职。刘柏嵩由衷地表示:“建院是我进入城市生活的转折点,也是开启我人生新旅程的起点。”
 


砥砺前行
一步步“跨”向学术高点

说到从建院毕业三十年的奋斗历程,刘柏嵩表示,就一个关键字“跨”: 学历跨越、专业跨界、职业跨行。

毕业后刘柏嵩的第一份职业是淮南矿务局技术员,但这份铁饭碗并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入职三年后,他毅然选择学历再深造。

1993年,他脱产考入了安徽理工大学(淮南矿业学院)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1年,又考上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实现了学历跨越和专业的跨界。
1996年,他进入宁波大学任职,2006年任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到2018年历任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副馆长、馆长、校信息办主任等职;2019年任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部长、博士生导师。

1990年到2019年,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刘柏嵩从一个青葱的建院毕业生,走上了大学博士导师的岗位。

在学术上颇有建树

刘柏嵩在宁波大学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包括:海量知识组织、学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个性化推荐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知识生产等。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完成CADAL国家级平台项目知识组织及标准规范研究。还担任宁波大学大数据智能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和宁波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协会会长等职务。并主持智慧校园项目及实施完成;牵头完成“学术头条”的关键技术研发及相关软件著作权。出版《学术型大数据知识组织与服务模式研究》等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采访结束刘教授不无遗憾地表示,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毕业后还没回过母校,但一直关注关心母校的发展,毕竟,三年多的青春岁月留在了徐州,也留在了建院,有机缘一定会回母校看看的。

寄语学弟学妹:
        大学是人生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人生转折点,投入学习,不断精进,才能把知识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寄语母校:
        希望我的母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