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8 16:44:43 阅读量:314
![]() 马秋艳是一位80后,生在安徽亳州,一个盛产文房四宝的书香之地,表面文弱、性格安静的她,骨子里却有男人豪情,对充满竞争的房地产行业颇有兴趣。 2004年,她进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又边工作边深造,专攻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此后便一路搏杀,做到了总裁办主任、BIM公司总经理等职。 2017年2月,她响应国家加快建筑业数字化建造的号召,受命创建南通六建BIM中心,任常务副主任,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企业BIM技术由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为企业乃至周边地区培养近600名BIM技术人才,带领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题等,组建市BIM技术专家库,推动地区BIM发展,同时实施的项目入围南通市首批BIM试点项目获政府津贴,2019年龙图杯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成为本届江苏省内唯一一家独立获此殊荣的企业…… ![]() 采访时,马秋艳正给儿子过生日,生日蛋糕被她设计成一个大大的有点智能化的房子形状。马秋艳说,她现在从事的就是让今后的住房更智能化、更绿色、更充满人性的智慧。 2017年8月,凭着专业才能,她受命成立南通六建总裁办,任主任,全面主持企业经营策划等工作,因表现突出,得到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的表彰,先进事迹被《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又受命成立南通六建BIM公司,并任总经理,在国内率先开创了由施工企业BIM中心向产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先例…… 马秋艳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建院三年的影响和学习。 初心不改 让钢筋水泥变成柔软的花 在建院三年,学校的军事化管理让她在学生时期就形成自律意识,并促进她积极创造与进取,即便毕业多年依然保持着原生活准则,读书、学习,不断求新。 ![]() “还记得刚入校不久,走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路旁竖立着许多写有名人名言的牌子,有句话我至今记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看到这句话时,我驻足在牌子旁许久,泪流满面,那时的我年纪尚小,第一次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只是狭隘地联想到家乡,勾起对家的思念。后来的三年时光里,每每进出校门,都必经这里,都会在心里默念这句话。毕业后,我才逐渐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义。生在和平年代,努力工作,让家乡、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块土地都充满生机,才是对家最好的报答。” 正是源于这“初心”,马秋艳才一路埋头实干,让水泥、钢筋在她柔软的肩头开出花样色彩。 永生难忘 建院那熟悉的味道 回忆大学时光,马秋艳最为怀念的是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单纯的笑脸、舍友们的互助互爱,还有青涩而又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自己,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简单,令人欢畅。 直至今日,耳边都还回响着校园里林荫大道上自己匆忙赶课的脚步声;篮球场上欢呼雀跃的加油声。她说时至今日吃到的最美美食之一,便是当年在学院食堂里吃的徐州把子肉,现在想起,还口齿留香。 ![]() 说到记忆最深的某个人,马秋艳脱口说出了学院辅导员孙武。“我们那一届是孙老师毕业进入建院后带的第一届,孙老师与其说是我们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的大哥哥,年龄相仿,我们交流起来也很顺畅,他对我们的管理是非常民主和人性化的,这也造就了我敢说敢讲的个性。” 马秋艳说,那时的她性格孤僻清冷,不善参加各类团队活动,孙老师总是鼓励、疏导她。有次竞选班干部,同学们票选她为团支部书记,她说什么都不干。课后孙老师找她深谈了一次,她把内心的焦虑倾诉出来,孙老师细心疏导,渐渐打开了她的心结。“在后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在他的帮助下,我逐渐阳光健谈起来。” ![]() 或许,正是这“一扇窗”,让马秋艳不仅开朗,也更加坚定和坚强,敢打敢拼,也才有后来敲开的一扇门。 再次谈到母校,马秋艳说,她真诚的希望母校越来越好,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