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专家校友:被调剂进建院,却是命运对我最好的安排
发布者: 零点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2-01-11
浏览次数: 10


发布时间:2019-10-10 10:33:22 阅读量:260
今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迎来建校四十周年校庆。从1979年到2019年,建院数万学子在母校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曾经的校园学习生活留下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为记录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十年辉煌发展历程,特寻找知名校友40名,由他们讲述“我和建院的故事”。

  

秦福华1964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闫良区武屯镇三合村。高考那年,他立志当医生,所以5个志愿全部填的医学院,可最后却不得不接受专业调剂,进入建院工业与民用专业84-2班学习。回顾当年,他感叹道:
“作为一个农村娃,当时我对这个专业真是毫不了解,完全是被动接受,不过现在看来,建筑类专业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命运对我人生最好的安排。”
说起自己的大学时光,秦福华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校纪上保持了军队院校严格的作风,而在生活上则和蔼可亲,像家长对孩子一样充满了爱心。他说:“当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那时候我们的洗漱用具都是在学校小卖部里买的,款式花色也基本一样,由于一个同样的洗脸盆我和一个同学有了纷争,后经班干调解解决,但从此我们却结下了梁子,彼此不再理睬。毕业后第二年,我从山东出差去安徽淮南矿务局联系学生实习事宜,拿着介绍信去基建科对接时,接待我的居然就是那位和我有过节的同学。我尴尬得不知所措,他却热情地握住我的手,带我去办理了所有手续,还召集了其他同学给我接风。在此后的实习欢迎晚宴上他又当着我领导的面对我大加夸赞。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理解了‘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的那句老话。32年过去了,我再没见过这位建院校友,我希望见到他时感谢他当年的热情款待,告诉他这件事对我后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有多大。”

而说起建院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生涯的改变,秦福华更是感慨万千:“是建院,把我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建院二年的读书经历,开阔了我的眼界;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交流,增长了我的见识和社会阅历;知识的汲取及积累,让我在毕业后的生活和求职创业道路上,可以更加坚韧地迈步前行。”
秦福华是深爱建院的,即便已经毕业三十多年,他依然保持着和母校的紧密联系,并多次在母校校庆和重要活动中,受邀回校给学弟学妹们作成才报告和学术报告。
用知识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

1986年7月,从建院毕业后的秦福华,被分配到了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任助理工程师。当时,作为一个中专生,他是无法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只能在实验室和行政部门任职,平时学生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他一说徐州那边的,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矿大,这让初入社会的秦福华觉得很自卑。而当他准备报个成人函授本科时,却又被人事处以工作不满两年拒绝(单位规定)。于是秦福华决定:边工作边自学,报考研究生。
当时,秦福华月工资只有48元,买不起录音机,没有网络,也没有充足的辅导材料。除去上班、逛书店、体育运动等必须的事情,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英语、高等数学、各类力学等,他一点一点啃,以期通过自学达到考研的标准,终于,1992年他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加试和复试,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录取。1995年,获工学硕士学位。他说:“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学历上的跨越,也成为后来工作、家庭、事业成功的又一基石。”

1999年12月,秦福华通过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学习,再获工学博士学位。在学历不断升越的同时,秦福华的职业生涯也在不断地更迭提升。         
1996年4月,他到了上海,在导师、著名工程专家王铁梦教授的指导和引领下,走实践成才之路,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其中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软土地基超长桩基础承载力和变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并紧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8年9月到2003年2月,他就职于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上海分院,任副总工程师,致力于建筑结构和软土地基方面多个技术领域的科研;2003年3月到2014年11月,就职上海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华东分院,任副院长。
而早在2002年,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秦福华,就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启了创业步伐,用多年在工程科研中积累的经验和资金,成立了建筑科技公司,并最早取得上海市“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结构加固补强、建筑物纠偏和平移)”,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期间,他还在上海等大城市投资了几家商务酒店。
2014年,秦福华在知天命之年再度出发,选择了独立创业,投资教育。成立了贵州双龙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总经理。也让自己的职业轨道完成了从学术到管理再到投资人的身份转换。他在贵阳买下120亩地,规划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建成了3000人规模的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高中12年一贯制、寄宿制高端私立学校。谈到自己一路走过的生命历程,秦福华说:“对一个人来说,知识就是立足社会的价值,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秦福华离开建院三十多年,也在风风雨雨中奋斗了三十多年,对他来说,建院,早已不是初出茅庐时那个让他羞于说出口的名字,而成为了他人生和职业生涯最美的底色。
寄语学弟学妹: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作为青年人,要珍惜每一天,多读书多学专业技能,为今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

  

寄语母校:


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和关心,祝愿江苏建院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