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6 15:35:16 阅读量:496
在李玉荣30年前来徐州上学之前,从来没有走出过生养他的那方土地。高考后服从调剂便来到徐州,走进了让他成功的那个“支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陌生 温馨
当初,他走进校园有新学子的那种陌生和兴奋,又有稍许远离家乡的失落。报到已经一个月了,他仍然是懵懵懂懂的感觉,不知身在何处。自小爱读书的他走进校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好大,书好多。书,不但可以在里面看,而且可以借出来带到寝室看,有些久旱遇甘霖的感觉。学校的那个林荫小道,特别幽静而美丽。闲暇下来,与好友在那里走走停停好惬意。他渐渐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1990年在建院教学楼前
每天清晨嘹亮的军号响起,从被窝里“被”拉出来,班主任黄立营老师带领他们到操场上跑步晨练。老师严肃的脸上透着刚毅,时而和大家说笑两句,鼓励落在后面的学生跟上。老师亲切的目光,同学的热情,点滴温馨让他渐渐远离曾经的陌生。
进校后的第一次元旦联欢会,大家共处一室,欢声笑语,让他有了一种家的温馨。他回忆说,当时要求每个寝室出一个节目,寝室室友一起编排了小品——抬花轿。演出时虽显粗糙,却也乐在其中,得到同学的热烈掌声。那次联欢会上有唱歌舞蹈还有朗诵。曹明东老师的黄梅小戏、黄立营的《北国之春》,将晚会推上了高潮。也让他完全告别了曾经的自我,身心真正归属这个家一般的学校。
1990年元旦联欢会
建院老师授课的水准也很高,总把每堂课都讲得那么生动透彻。曹东明老师的财务管理,他那富有创造性的授课方式,亲切而有力,把复杂的财务数据讲得通俗易懂······
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渐渐在这里形成,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在建立。
迷茫 犹豫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李玉荣信心满满,走出校门踏上了工作岗位。开始组织分配他去了安徽省淮南矿业集团潘集第三煤矿工作。没有多久他发现自己所学的预算知识在那里只是一个边缘化的辅助专业。
渐渐自己有了一种“泥牛入海”有力使不上的感觉。不甘平庸的他,很想改变现状。自己只是一个中专生,又“进步无望”。理想路在哪里?路在脚下吗?一度他陷入了迷茫!
正在这个阶段,他发现周围的同事业余时间在拼命学习,问其原因,他们正在准备考研。那时的同事都很纯真,热情地介绍,他才知道中专生也可以“越级”报考研究生。李玉荣顿时眼前一亮,犹如黑夜里看到灯塔,这可是自己的希望之光,一定要抓住!然而想想自己所学的预算知识,想跨界报考结构工程硕士,需要克服自学“三大力学”带来的恐惧,这个门槛又谈何容易!理想和所学差距太大了。
仔细想想,只有这“华山一条路”了!于是他在这一年——1992年做了决定——考研。他打算用三年来做准备,参加1995年的研究生考试。后来三年的时间,他除了工作之外,没有花前月下,青春陪伴书本燃烧,拼尽了全力,可谓备尝艰辛。
可1995年国家新出台政策不允许中专学历报考了。李玉荣得到这一消息,几乎整个身心被击垮。他痛苦着,更加迷茫了。这条路也被“堵住”了。他甚至想放弃公职回江苏老家单干。
正在山东矿院(现山东科学大学)考前一个月备考的李玉荣,听到消息的那一天,天空阴沉,一个人走到泰山西山脚下冯玉祥墓前,被墓碑上的《我》吸引:“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咬紧牙关,我便是我。”感慨万千,与生俱来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和不服输性格,促使他很快走出这个混沌,重新规划自己的前程。
坚韧 寄语
后来的4年里,他一边参加自学考试,一边备考研究生,还要处理下岗、待岗、再工作的挫折。终于有资格报考研究生了,1999年李玉荣顺利被安徽理工大学录取,开始了他研究生学习。毕业后他又考取了浙江大学结构工程博士。
2017年硕士毕业合影
2018年陪同浙大导师考察芜宣机场
2005年博士生毕业以后,被安徽理工大学作为人才引进。2010年又被以引进人才留在安徽省芜湖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岗位。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智慧打拼至今,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有了理想的结果。
2019年在无为县扶贫村
李玉荣感慨:
自己的每一次荣誉,均有母校的烙印;每一点进步,均离不开建院老师的教诲。建院是自己成功的支点。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低不意味就低人一等,只要有目标,肯努力,不断地钻研,在岗位上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走向理想的彼岸!